Nathan Chen:渴望登上奥运舞台

USA-Nathan Chen

花样滑冰大奖赛美国站即将拉开帷幕,总决赛的名单也将在美国站后终见分晓。俄罗斯站男子单人滑冠军,美国小将 Nathan Chen(陈巍)将于本周末本土作战,向总决赛名额发起冲击。在俄罗斯站的比赛中,陈巍以较为稳定的发挥夺得了个人首个成年组大奖赛分站赛冠军。出生于1999年的陈巍是唯一一个在比赛中成功使用全部五种四周跳的现役运动员。从上赛季初入成年组国际赛场开始,他就因为出色的跳跃能力而被人们关注。2017-18赛季是陈巍的第一个奥运赛季,他十分渴望入选美国队的奥运名单。俄罗斯站结束后,陈巍接受了多国记者的群访,总结了自己的表现、谈及了与几位著名编舞合作的心得、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

能够在奥运赛季取得开门红,陈巍感到非常开心,也更加自信。“奥运赛季第一场大赛就取得胜利,证明我有能力跻身世界强手之列。不过赛季初所有人都还没达到巅峰状态,我们都需要专注于自己的训练,不能分心,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调整到最好。”

满意自己表现的同时,陈巍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就这场比赛来说,我跳空了个别跳跃,旋转定级也不好,GOE没有预期好,节目内容分也低于自己的目标。”从俄罗斯站到美国站,有五周的时间,陈巍表示要继续打磨节目,但不会对节目构成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重点是要巩固现有的技术,争取更高的GOE,防伤防病,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力求进步。“当然,服装等方面也会有所改变。我还在寻找合适的服装师做新的比赛服。我也要参考教练、父母、编舞的意见,敲定最适合自己的服装。”

俄罗斯站前陈巍刚刚参加过Japan Open的比赛,几乎没有经过任何休整就马不停蹄地来到莫斯科,因此,陈巍也很渴望利用赛后的几个星期稍作休整,调整自己的竞技状态。“Japan Open和俄罗斯站间隔时间较短,我在身体和心理上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为接下来的比赛做最充分的准备。因为美国站之后,总决赛、全国赛也将接踵而至。如果一切顺利,我能够取得奥运名额,还要紧锣密鼓地备战,因此现在要抓紧时间休整。”

18岁的陈巍十分渴望向美国队证明,自己有绝对的实力入选美国奥运阵容,俄罗斯站的胜利为他的入选又增添了一个砝码。“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奥运赛季,毫无经验,不知道未来几个月要经历怎样的挑战。但是美国冰协已经给我们讲过了奥运的基本流程,我对奥运也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希望自己在奥运赛季能保持平常心,就像对待其他所有赛季一样,认真准备每一场比赛。我没有给自己定过于长远的计划,近期的目标就是取得奥运参赛名额。至于奥运会比赛,那都是后话了,首先要能够代表美国队出战。”

进入成年组以来,陈巍一直都因为超强的跳跃能力而备受关注。他将自己在跳跃上的成就归功于教练Rafael Arutyunyan,“Rafael教练非常有眼光,很善于捕捉问题。他能预见到别人察觉不到的各种情况。能有这样的教练陪伴自己成长,非常重要。日常训练的成果都会体现在比赛当中,Rafael常给我的跳跃一些额外指导,非常有帮助。”

不过,这个曾经学习过芭蕾舞的男孩却并不满足于仅仅在跳跃上一鸣惊人,他还希望在艺术表现力方面不断进步,把自己的节目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他于近几个赛季拜访了Shae-Lynn Bourne、Marina Zueva、Lori Nichol等著名编舞 。“每一位合作过的编舞都帮助我进步和提高,她们能激发我的潜能,让我的表演更有厚度。我的节目里有很多四周跳,但我不希望把全部注意力只放在某几个跳跃上。如果能把节目看做一个整体、注重全局,我便可以更好地平衡跳跃和表演。”

上一个赛季,陈巍与Marina Zueva合作创编短节目,在艺术表现力上有了极大的飞跃。“Marina有着独到的眼光,她对于身体线条的运用炉火纯青,她总能在节目中加入点睛之笔。此外,在Marina那里,我观摩了冰舞选手们训练,他们的滑行、用刃、膝盖和身体线条的运用,都对我启发很大。”

本赛季陈巍选择继续尝试新的风格,与不同的编舞合作。他新赛季的短节目Nemesis出自Shae-Lynn Bourne之手,这套节目浓浓的新现代主义风格与陈巍擅长的古典风格大相径庭。“我非常喜欢Shae-Lynn编排的节目,每一套都体现着她鲜明的个人特点。这次找她编排短节目,想尝试一些新东西,我告诉Shae-Lynn我想尝试时尚一点儿的音乐。她说既然是短节目,那就找个节奏明快一些、但不缺乏力量的曲子。”

选择Nemesis,是因为这首曲子旋律好听、节奏比较明快,陈巍觉得自己可以很容易地融入音乐,据此刻画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Nemesis的旋律从一开始就传递着一种力量和热情。乐曲中段节奏上有一些变化,歌词也变得更简单,在这一段我可以稍稍变换情绪,赋予节目一些舒缓的古典元素。节目最后,音乐回到富有节奏感的主题,我可以更大胆地尝试现代、甚至hip pop感觉的舞蹈。我和Shae-Lynn还要继续打磨节目,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能更加完善。”

与短节目相比,Lori Nichol为陈巍打造的自由滑更接近他一贯的抒情古典风格。陈巍透露,Lori Nichol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在编舞中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表达他的情感。“正式编排之前,Lori让我随便滑一些动作,想看看我的滑行风格和想法。正式开始编排之后,Lori筛选出之前我编的一些动作,放入节目中,再根据我的个人风格,加入她的编舞和想法,两者相得益彰,帮助我更好地表演、提高表现力。我和Lori在编舞和想法上有着强烈的共鸣,因此我们的关系也比师徒更高了一个层次。”

陈巍的新赛季自由滑,配乐为电影《最后的舞者》的原声,但陈巍透露,其实编排之初,他对这个想法并不感兴趣。“Lori提出这个可能性的时候,我并不是很感兴趣,也不确定自己能滑这样一套节目。我生长在美国,也没有过为了花样滑冰转辗异国的经历,因此对于电影主人公的经历并不能感同身受。后来我和Lori花几个小时听完了电影原声,我很喜欢其中的几段音乐,觉得在这样的音乐中,可以投入地表演,这是我决定滑这个节目的源动力。”

敲定选曲之后,陈巍才通过看电影和读书了解了音乐背后的故事。“虽然我没有类似的经历,演绎的不是自己的故事,但那种为事业和梦想不断奋斗的激情,是人之常情。我的父母也曾打拼过,可以体会类似的情感。他们年轻时移民美国,靠自己的双手挣得现在的生活、抚养孩子们长大,因此他们理解在异国他乡创造新生活的感受。我听他们讲述了在美国白手起家的不易,因此我想尝试通过自己的节目讲述父辈的故事,也希望自己的节目能表达这种积极的态度。”

与Lori Nichol合作,是陈巍一直以来的愿望,能在奥运赛季完成这个梦想,陈巍感到非常荣幸。“Lori与世界顶尖的运动员几乎都合作过,经验丰富,她能够发掘运动员最优秀的一面。以前我看她为别人创作的节目,惊讶于她的编舞能力,所以我也很渴望与她合作,看我们是否也能心有灵犀。事实证明,我们的合作很成功。”美国站之前,陈巍还会再次请Lori Nichol为他修改节目。

对于陈巍来说,与Lori Nichol的合作也让他对于编舞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其他编舞都是直接告诉我,我应当怎样做。Lori是第一个让我首先向她展示自己想法的编舞。Lori总能赋予音乐一段故事,她教给我的东西,也会继续帮助我提高艺术表现力。”也许正是这次经历给了陈巍鼓励,他也开始考虑今后尝试亲自编比赛节目。“之前在商演中,自己也编排过节目。我训练之余利用冰场向公众开放的时间,编排商演节目。未来我也许会先在非奥运赛季尝试自己编排节目。”

结束了奥运赛季的第一场大赛,陈巍希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减少失误,越来越好。多年的训练和比赛也让陈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失败与伤病。俄罗斯站比赛中,陈巍出现了跳空的失误,“我也会有些沮丧,但是没有人是从不失败的,重要的是要能够勇敢地站起来,继续下去,并且专注于后面的动作。每个人都想奉献最精彩的表演,但我们必须接受,失败是运动生涯的一部分,所有花样滑冰运动员都会在比赛和训练中学到这一点。”

除了失误,运动员们还要随时准备好面对伤病和意外。前不久,同样跟随Rafael Arutyunyan训练的美国女单选手Ashley Wagner透露自己历过至少五次脑震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陈巍介绍,其实花样滑冰运动员出现脑震荡意外的几率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大。“经过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训练,我们知道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调整,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很幸运我从没因为失误而导致脑震荡,但我知道,花样滑冰有其风险,有时候我也会手足无措,失误得莫名其妙。不过,平时训练里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安全地完成动作,把风险降到最低。”

从三岁踏上冰面至今,陈巍早已将花样滑冰看做自己的一份事业和责任。随着奥运年的到来,公众对花样滑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陈巍感到自己不仅肩负着自己的奥运梦想,更应该承担起推广花样滑冰运动的责任。“花样滑冰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冰上的尤里》也让年轻人更加关注花样滑冰。不过比起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花样滑冰在美国的群众基础并不算高,参与度也不够。美国冰协付出了很大努力,通过媒体或其他渠道让花样滑冰更加为人熟知。我希望包括Ashley、Adam、Vincent(周知方)和我自己在内的各位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赢得更多的奖牌,让花样滑冰在美国更为人所知。”

十五年前,正是因为看到前辈在冰上的精彩表演,陈巍才备受启发,开始了自己的花样滑冰之路。回首这一路的经历,陈巍也道出了心声:“花样滑冰是我选择和热爱的事业,是我的梦想,想到自己也可以用出色的表现让更多人认识和喜爱花样滑冰,我更加有前进的动力。希望自己的比赛和表演能够鼓舞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踏上冰场开始滑冰。”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